净值走势恢复常态银行理财市场暖风频吹
“我买的银行理财终于‘翻红’了!”
江苏的投资者张晨日前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说,去年有一笔理财资金未及时取出,自动转存新一周期,目前已有浮盈。
今年以来,整体看银行理财产品净值走势恢复了“向上走”的常态。多家银行理财公司主动调整投资策略,推出低波稳健产品。展望未来,业内人士表示,加大权益投资、另类投资是大趋势,银行理财公司需不断修炼内功,深耕投研能力建设。
破净率加速下降
在经历去年的“赎回潮”“破净潮”后,今年以来,理财市场逐步“转晴”。随着债市逐步回稳,全市场理财产品新发数量上升,产品净值持续修复,市场出现明显回暖迹象。
“去年买了风险等级R2的银行理财产品,一度跌了三千多元,着实吓了我一跳。”张晨说:“当时都要对银行理财失去信心了,还是第一次遇到本金亏损的情况。不过现在我的理财产品都已经由亏转盈了。”
张晨的感受代表了不少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者的心声。多位银行理财经理也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理财产品净值持续修复。北京地区中国银行某支行理财经理透露:“目前我们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走势已经恢复常态,如果是想买理财的投资者,我建议目前可以入手。”北京地区工商银行某支行理财经理表示,近两个月来,其关注的理财产品净值普遍恢复到“破净潮”之前的水平。
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全市场共新发7197款理财产品,环比增加742款,其中理财公司新发2582款理财产品,环比增加415款,占全市场理财产品发行量的35.88%。“全部理财产品破净率加速下降。”广发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刘郁表示,理财公司发行产品的整体破净率已由4月7日的4.5%下降至4月14日的3.3%。
定位低波稳健策略
理财产品加速“回血”,与经济稳健复苏、股债市场行情整体回暖密不可分。在经历冲击后,多数银行理财公司开始调整定位,主打低波稳健投资策略。
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自去年11月理财产品大规模“破净”以来,工银理财、中银理财、交银理财、华夏理财等多家银行理财公司纷纷推出主打低波稳健、获取“稳稳幸福”的理财产品,同时对估值方法作出调整,推出摊余成本法、混合估值法的理财产品,进一步平缓净值波动,增强投资者信心。
光大证券银行业分析师王一峰解释,赎回冲击过后,基于对净值回撤的检视与当前客户风险偏好较低的现实,银行理财增强了低波稳健资产的配置,部分银行全年稳健型理财产品供应占比超过70%。
多位银行理财经理也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尽管目前大部分理财产品净值走势已恢复常态,但多数投资者还是持保守态度,低波稳健类产品成为心头好。“如果依旧担心本金亏损的话,可以选择稳健低波的产品,净值波动小,也能获取较不错的收益。”北京地区招商银行某支行理财经理说:“目前我们行推出了一款3个月的银行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为2.7%-2.9%,比较稳定。”
持续夯实投研能力
提及对未来理财业务的展望,多家银行及银行理财公司认为,在深耕低波稳健产品的同时,还要不断丰富产品线,更加注重自身投研能力建设。
工银理财认为,2023年国内经济整体进入回升阶段,权益资产性价比占优,权益市场将进入中长期震荡向上的趋势。招商银行在2022年年报中表示,鉴于银行理财市场经历赎回潮后,市场信心仍需修复,预计2023年招银理财的理财产品全年规模整体平稳,呈月度小幅波动态势,具体变化与市场整体表现密切相关。“2023年,预计国内经济增长动能有望逐季增强,映射在大类资产投资策略上,权益市场投资或迎来机会。”招商银行表示。
光大银行董事会秘书张旭阳表示,光大理财对权益资产并不过分乐观,对利率债也不过分悲观,将以提升交易能力而非单纯依赖低波资产来稳定产品的业绩表现,既包括产研投系统化、集群规划整合,也包括深化定点投资转型。
“目前理财资金权益类资产较少,且理财公司发行的纯权益产品数量少,集中在头部机构。理财权益投资存在部分障碍,包括客户端、产品端、投研端和机制端,这也是权益投资受限的核心原因。”中信建投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杨荣表示,未来理财公司需在投研端、体制机制端、产品端和渠道端增强权益投研能力建设,搭建长期的权益投研体系。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