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财

4000万账户个人养老金业务审视:试点效果待提升,多项储备政策将研究

   时间:2023-08-22 10:43   来源:证券之星   阅读量:7026   

试点即将满一年的个人养老金制度有望在全国推开,相关部门正在积极调研总结试点情况,并将加强储备政策研究,以确保业务更加平稳规范运行。

人社部7月21日在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上披露,个人养老金先行工作平稳有序,截至6月底,全国36个先行城市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人数4030万人;下一步将规范发展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开展先行情况评估。

《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明确,个人养老金业务结合实际分步实施,选择部分城市先试行1年,再逐步推开,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个人养老金业务正式实施于2022年11月25日。

在近日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主办的第四届全国养老金高峰论坛上,多位养老金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和金融机构人士就个人养老金业务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有机构人士建议,应及时总结和评估个人养老金试点运行成效,并尽快拓展至全国范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相关部门很快将就个人养老金业务试点情况加强调研座谈,及时了解掌握各先行地区和金融机构在实施个人养老金过程当中的经验做法和存在的问题,总结试行期间的工作经验,为个人养老金试行期满后在全国推开打好基础。

如何准确定位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秘书长商敬国在论坛上表示,个人养老金和中国人民储蓄偏好文化相符,有巨大潜力。个人养老金试点到一定程度亟需及时再反馈、再讨论、再定位,可能需要很多次再认识过程,才能找到适合国情的中国特色个人养老金发展之路。

“发展个人养老金是一个国家的制度性安排,是会影响未来很多年、很多代人的长远制度设计,是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顶层设计需要不停地试点反馈,再试点和再反馈,逐渐找到制度运行的最佳机制。”商敬国认为。

在其看来,个人养老金的核心是社会属性和金融属性的统一体,二者不可分开,社会属性是发展的初衷,即提高参与者的福利。

《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要求,推动发展适合中国国情、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自愿参加、市场化运营的个人养老金,与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相衔接,实现养老保险补充功能,协调发展其他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健全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如何进一步找准个人养老金的定位以及平衡好与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的关系?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表示,要创造优良政策环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构建多层次养老金体系的积极作用,“构建多层次养老金体系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理取向。”

“在走向共同富裕的进程中,不仅法定养老金制度要健全,而且必须促使企业年金走向适度普惠,不能再让企业年金成为国有企业、垄断行业的专利,而是要使其成为大多数劳动者都能够受益的制度安排。至于个人养老金,可与纯粹自由交易的商业养老保险或商业性私人储蓄一并交由市场,由市场主体提供优质产品及相关服务来吸引客户,政府不宜过多干预。”郑功成认为。

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胡晓义表示,2017年改革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总体方案通过并规划的20项重大任务已基本完成,应总结过往经验、适应新阶段要求,适时制定新的养老保险改革总体方案。

胡晓义认为,改革总体方案应积极应对新阶段经济发展态势、人口老龄化趋势、新型城镇化进程、就业方式多元化格局等新挑战,主要包括七项重点任务,其中第二点是优化“两大平台”“三个层次/支柱”结构,主动谋划居民向职工参保的转化,强化第二、三支柱的成长,提供支持政策。

试点效果待提升

个人养老金试点半年多以来,开户数已突破4000万人,不过在多位专家看来,试点效果待进一步提升。

商敬国认为,个人养老金在参与端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有资格参与的人中实际参与率还是低于预期,扩大覆盖面已成为发展中最为紧迫的任务。

“目前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效果不容乐观,开户数中完成资金缴存的人数仅占1/3,并且人均缴费水平只有2000多元。”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理事、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负责人朱俊生建议拓宽参加范围,“取消个人养老金参加范围限制,为大量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创造条件,从而使其成为养老金体系中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的制度安排。”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副秘书长陈有棠也指出,当前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开立、缴纳等尚未达到市场预期,需要各方持续共同发力。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今年5月曾披露,截至2023年3月,有3038万人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其中900多万人完成了资金储存,储存总额182亿元,人均储存水平2022元,购买产品总额110多亿元。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养老金分会副会长、汇添富基金董事长李文表示,当前我国个人养老金发展刚刚起步,发展依然面临许多困难和不足:一是投资偏好保守,“投资”功能有待发挥;二是产品供给种类单一、同质化程度高,短期投资效果不及预期;三是仍处于“渠道为王”、以产品销售模式为主导的发展阶段,配置服务生态尚未形成。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在已投资的个人养老金中,六成选择了存款储蓄,三成选择公募基金,而投资权益类个人养老金基金的比例更低。

产品分布方面,截至目前个人养老金产品已上线671只,其中储蓄产品465只、保险产品39只、理财产品18只以及公募基金产品149只。在机构人士看来,这些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

加强政策储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出后,由于均为账户制,关于打通第二、第三支柱养老金的声音较多。在此次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均提出这一建议。

“将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与个人养老金打通,建立三支柱间对接机制,实现税收优惠政策、投资管理、缴费、账户记录和基金转移接续有效衔接。”朱俊生提出。

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养老金分会副会长、华夏基金养老金业务总监胡兵表示,基于目前第三支柱的发展难点,建议推动二三支柱融通发展,服务于个人多样化的养老金融需求,为企业年金个人选择权的实施积累先期经验。

“目前我国已具备二三支柱融通发展的基础条件,两者均采用完全积累制和EET税收优惠模式,账户内资产均归属参与人,且参与人群高度重合。二三支柱融通发展也是国际通行做法。”胡兵认为,二三支柱融通发展应遵循自愿转换、风险揭示和先易后难三项原则,着力解决规则设计、平台建设和税收政策三个关键点,遵循平稳起步、分阶段试点、分步骤实施的总体思路逐步开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对于上述建议,目前相关部门将对第二、第三支柱的衔接问题进行研究,为个人养老金制度可持续发展做好政策储备。

此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目前相关部门还将就个人养老金产品的其他问题进行研究,比如个人养老金产品能否比市场其他产品更具有吸引力,能否给参加人提供更加稳健、更高的收益,能否进一步丰富领取条件,以及进一步降低产品管理费用等。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