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三星堆修文物38年”:文物几乎都是孤品修复须有绝对把握
题目:《我在三星堆修文物38年》:几乎所有的文物都是孤品,一定要绝对有把握去修。
在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三星堆文物保护修复馆,透明玻璃将工作区和展区隔开参观者在展厅欣赏精美文物的同时,还可以直击文物修复师的工作流程工作区内有文物存放区,陶器修复室,玉器修复室,金属器物修复室,象牙修复室等各种高科技仪器一应俱全,为文物修复提供了最好的硬件设施
三星堆遗址祭祀坑出土了大量文物与公众见面之前需要做哪些工作郭汉中告诉记者,一件文物被挖掘提取出来后,需要经过清洗,信息采集,分类,修复准备,形状修正,缺失匹配等一系列过程,才能以最好的面貌在博物馆展出
回顾过去的岁月,郭汉中觉得,伴随着时代的发展,文物修复也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文物医生也能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更科学准确的检测手段,先进的设施设备,新的修复材料...和过去修复文物的条件完全是两个概念他说,可是,无论科学技术如何发展,文物修复中的一些传统技术和理念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只有把现代科技和传统技艺结合起来,文物保护修复才能越来越细致,保护才会越来越强
谈及三星堆遗址祭祀坑出土文物的修复进展,郭汉中表示,目前还处于文物整理和清理阶段,这一阶段最大的难点是信息收集所有能提取的信息都要收集起来,包括器皿上的丝绸残留物,贝壳,朱砂等附着物郭汉忠说,下一步就是对文物进行分类,尽量拼对,最后进入文物修复阶段
谈及文物修复的秘诀,带了很多徒弟的郭汉忠说,修复方案简单明了:文物有缺失就修复,有依据就矫正变形要谨慎,细心,耐心,充分利用工作经验,按照科学制定的方案一步步实施别急,慢慢来,文物安全最重要
在郭汉忠看来,每个文物修复者都应该是一个杂家科学家,工作中涉及的知识领域跨度很大,有雕塑,冶炼,钣金,雕塑,美术等所以,做一个好的文物修复者,一定要注重日常经验和知识的积累,这也是他和他的弟子们反复强调的
从几十年前在一个小小的文物修复室里埋头苦干,到现在在观众的围观下工作,郭汉中坦言并没有觉得不舒服他反而觉得,在信息公开的时代,让公众对文物修复有更多更深入的了解,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
采访告一段落,郭汉中又回到了自己忙碌的工作中因为常年修复文物,他双手虎口里的肌肉高高隆起,非常明显他告诉记者,与沉睡了三千年的三星堆遗址打交道是他的荣幸,把一切做到极致是他对自己和三星堆的承诺
当然,三星堆遗址出土了大量文物,文物修复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但总会有一代又一代的文物修复者接力,以期揭开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郭汉中说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