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财经

销售额逆势增长12.4%中国建筑终成“地产一哥”?

   时间:2024-04-25 04:03   来源:证券之星   阅读量:7946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张敏 实习生刘玉婷 北京报道

在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期,基建巨头中国建筑,正借助各种优势快速做大。

近期,中国建筑发布2023年年报,去年中国建筑营业总收入约2.27万亿元,同比增长10.2%,高于上年8.6%的增速;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42.6亿元,同比增长6.5%,改变了2022年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三大主业中,房建仍是营收贡献大户,基建、地产贡献稍逊,其中地产的贡献率仅为13.6%。但由于地产业务的毛利率为18.2%,为三大主业最高,其毛利润贡献率达到26.3%。

实际上,中国建筑的地产业务在2023年取得了重要突破。年报显示,去年中建地产业务销售额达到4514亿元,同比增长12.4%。在年报的董事长致辞部分,中国建筑表示,“销售额逆势增长、居行业首位。”

虽然中国建筑早已是地产巨头,但其关于“行业首位”的说法,似乎仍存争议。

三大主业利润率均下滑

作为全球最大的建筑企业,以规模论,中国建筑仍然保持着一枝独秀的行业地位。

2023年中国建筑实现营收约2.27万亿元,在基建央企中,超出第二名中国中铁约1万亿,实现断层式领先。去年中国建筑实现毛利润2228亿元,同比增长3.7%;归母净利润542.6亿元,同比增长6.5%,均为行业之首。

其中,中国建筑旗下有3家公司实现了超过百亿元的净利润额,分别是中海集团、中建三局(127.3亿元)、中建八局(132.7亿元)。

2023年,中国建筑新签合同额43241亿元,同比增长10.8%。这将进一步巩固其行业领先地位。

分业务类型看,房建、基建仍然发挥着“压舱石”的作用,去年的收入贡献率分别达到61.2%和24.6%,毛利润贡献率分别为47.0%和25.6%。

与前些年相比,地产业务的营收和毛利润贡献率均有所下降,但自中海并表后,仍是业务构成的重要部分。

从利润率上看,过去几年,中国建筑的地产业务毛利率不断下滑,到2023年已降至18.2%,比5年前的水平近乎腰斩。

但罕见的是,去年中建另外两项主业的毛利率也出现下滑。其中,房建业务的毛利率为7.3%,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基建业务的毛利率为9.8%,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这也使得中国建筑去年的毛利率降至9.8%,比2022年降低0.6个百分点。

4月19日,中国建筑副总裁、财务总监黄杰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建筑行业市场竞争加剧,不断压缩企业的盈利空间,受整个行业的影响,公司房建和基建业务毛利率也出现小幅下滑。房地产业务毛利率下降,则是由于“地产行业调整转型周期尚未结束”。

黄杰还表示,将采取多项措施保持毛利率水平的稳定和提升:一是持续提升项目质量。聚焦热点区域、重点领域和优质客户,多拿好项目、高质量的项目。二是提高精益建造管理水平。加强内部协作,提升经营效率,精细化管控项目成本。三是加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主动“称王”惹争议

2023年,中国建筑的地产业务实现合约销售额4514亿元,合约销售面积1858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增长12.4%和7.9%。其中,中海地产贡献过半。

中国建筑旗下拥有中海地产和中建地产两大房地产品牌。其中,中海地产于1992年在港交所上市,股票简称为“中国海外发展”。中海以出色的成本管控能力著称,并常年位居中国房地产企业十强。

中建地产是公司各局院地产业务所使用的品牌,其内部也称“局院地产”。中国建筑旗下共有8个工程局,均涉足房地产业务,被称为“中建八子”。依托母公司中国建筑,“中建八子”具有较强的产业链竞争优势。

两者共同构成了房地产界的“中建系”。

4月19日,中国建筑副总裁、总法律顾问吴秉琪对两个品牌的定位做出划分:中海地产将致力于成为卓越的国际化不动产开发运营集团,坚持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继续做强、做大、做优不动产开发产业群、城市运营产业群以及创新业务产业群;局院地产聚焦一二线城市核心区域,开展地产开发、城市更新、资产运营、综合服务等四大板块业务。

关于2024年的投资策略,他表示,中海地产将聚焦于确定性相对较强的核心城市的核心地段,以及优质的改善型项目;局院地产将推进“农民工纳入保障性住房体系”“城中村改造”“银发经济”三大课题研究,开拓投资新领域、打造增长新亮点。

过去多年来,“中建系”依托国资背景,发展稳健,是房地产业的隐形巨头。近几年,随着房地产业进入调整期,民营房企竞争力弱化,央国企的优势逐渐凸显,“中建系”的行业排名也开始逆市提升。

2022年,中国建筑地产业务实现合约销售额4016亿元,仅次于保利,位居行业第二。

到2023年,地产业务实现合约销售额4514亿元。在年报的董事长致辞部分,中国建筑表示,“销售额逆势增长、居行业首位。”

但多位业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一说法有待商榷。

2023年,保利发展实现签约金额4222.37亿元,签约面积2386.12万平方米。保利集团旗下另一家地产上市平台保利置业,去年实现全口径合约销售金额536亿元,销售面积225.2万平方米。两者合计,无论从销售金额和销售面积,均超过了中建。

也即,虽然中建已经是房地产销售规模最大的上市公司,但从母公司归属和品牌一致性的角度,其仍然难称行业老大。

一位匿名分析人士表示,近几年,房地产业的主旋律是去杠杆,在规模效应弱化的背景下,房企大都讳谈规模。而过去的经验表明,行业老大的光环背后,压力往往也令企业难以承受。

他表示,中建主动提及排名,既源于其对央企比较优势的自信,也说明中建确实很看重规模排名。但即使实现规模第一,也并不意味着中建成为了行业领军者。在市场调整尚未结束、行业面临新旧动能转换的当下,综合实力的打造更为关键。

他同时表示,抛开排名争议,中建悄然跃居房地产第一梯队,已是不争的事实,且按照当前的发展势头,其成为名副其实的行业老大,只是时间问题。

相比中建的稳定增长,去年保利的销售金额同比下滑了7.67%,业绩可持续性略逊一筹。2023年,中建新购置土地储备1310万平方米,截至当年末的总土储为8523万平方米,两项指标均超过了保利。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