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在申城丨打造“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传统产业重镇宝山如何转身?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孙燕 上海报道提及上海北部的宝山区,曾经人们会想起高耸的钢厂烟囱、穿行而过的淞沪铁路。
2018年,宝山区的南大地区、吴淞地区被列为上海五大重点转型区域。2021年,上海“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构建“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的空间新格局,“南北转型”是指推动金山、宝山南北两极的加快转型升级。
“‘南北转型’是上海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部署。”10月23日,上海市副市长、宝山区委书记陈杰在上海市政府“高质量发展在申城”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介绍道,按照市委、市政府赋予的“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国际大都市主城区、绿色低碳转型样板区”总体定位,宝山正发力打造现代化转型的样本。
向存量土地要空间、要资源
早在2018年,宝山区的南大地区、吴淞地区,与普陀区的桃浦地区、闵行区的吴泾地区、浦东新区的高桥地区共同被列为上海五大重点转型区域。
2021年,上海“十四五”规划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区域转型再塑,依托南大、吴淞科创功能集聚区,加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全面推进产城融合创新发展、新兴产业创新发展,使宝山成为全市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阵地之一。
目前,南大智慧城和吴淞创新城脱胎于南大地区、吴淞地区,已成为宝山推动转型发展的核心功能区。
“上海市总占地面积约6340平方公里,至2035年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3200平方公里,现已接近饱和状态。城市的开发建设不可能无限制地向外扩张,为此宝山必须要转型、更要加快转型、要向存量土地要空间、要资源。”宝山区发改委副主任、吴淞创新办副主任陈平向记者表示,大型央企和市属国企占主导地位,具备良好的产业发展资源禀赋和转型开发优势,是支撑吴淞创新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也是宝山转型发展特有的优势。
宝山区委副书记、区长高奕奕在发布会上介绍了南大智慧城和吴淞创新城的模式差异:宝山花了10年时间将南大6平方公里全部收储,现在进入整体开发阶段;围绕吴淞创新城转型开发,宝山则于去年创造性提出“企业自主转型+政府局部收储”的新模式。
据高奕奕介绍,在吴淞创新城,宝武集团等在地国企保留的产业地块由企业自主投资建设、导入旗下的专业公司总部和新兴产业,其余地块由市区联合收储并委托上海市属国企上实集团整体开发,目前上实集团已经专门成立了200亿元的开发平台公司,专注于吴淞开发。“未来三年内,保守估计吴淞创新城固定资产投资额将达一千亿元以上。”
北转型
2021年,上海“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加快形成“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的空间新格局。其中,“南北转型”指推动金山、宝山南北两极的加快转型升级。
2022年,上海《关于加快推进南北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宝山区按照“全域转型、产城融合、战新集聚、绿色低碳”的总体要求,全力构筑创新主体活跃、创新人才集聚、创新功能突出、创新生态优良的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打造现代化、创新型、生态化国际大都市主城区和全市绿色低碳转型样板区,成为上海服务辐射长三角北翼的重要节点和上海北部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目前,宝山区近三分之二的区域已纳入上海主城区范围。地跨中心城和近郊,老工业区如何转身?陈杰在发布会上介绍道,围绕“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宝山从最有条件、最有优势的领域做起,推动科技创新策源向“全链条加速”发力、高端产业引领向“细分赛道”聚焦。
科技创新策源方面,宝山围绕创新策源,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链接市内高校研究院所;围绕孵化转化,发布全市首个区级概念验证中心管理办法,启动上海大学环上大工训概念验证中心,还布局了微电子、生物医药、新材料、医疗器械等高能级孵化器;并围绕科创生态,揭榜挂帅了“先投后股”国家创新改革试点,揭榜“建设多主体全链条的创新联合体”国家创新改革试点,也启动了合成生物、绿色低碳创新联合体建设。
高端产业引领方面,宝山发挥“南总部+北制造”全产业链布局优势,在全市产业拼图中精准切入细分赛道;并聚焦新材料、生物医药、机器人及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加快补链延链固链。同时,宝山区在上海市明确的五个未来产业中,重点布局未来健康、未来材料、未来制造,并“一业一策”促进合成生物等重点行业发展。
“作为传统产业重镇,宝山的绿色低碳转型有难度,但更有典型意义。”陈杰指出,宝山聚焦能源转型,推进重点行业清洁能源替代,大力发展光伏、风能等新能源,今年全区新能源领域投资备案项目和总投资分别同比增长91%和329%。
郑重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